两会之声|微短剧影响观众审美?《繁花》带来什么启发?影视业路在何方?
2024-01-22 21:46 来源:东方网阅读量:9607
低成本、高营收的微短剧爆火,对传统影视剧带来怎样的冲击?王家卫导演作品《繁花》给影视剧行业带来什么启发?打造“上海电影学派”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1月22日,上海步入2024两会时间。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带着6份提案前来参会,他和澎湃新闻记者聊了聊当前的影视剧市场。
微短剧冲击影视业
2023年,全国电影票房约550亿元,微短剧产值突破300亿元。这一产值并不难想象,每个玩手机的人在不停地上滑刷视频的过程中都为微短剧贡献过流量。
他分析,微短剧对影视业态产生了重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观众把大量的时间交给了短视频,没有时间看电影、电视剧,这就带来了影视剧资金流向的变动,投资人不敢再大量投入传统影视剧。
其次,微短剧在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审美和心智结构。微短剧只有一到三分钟,必须开门见山、快节奏、反转,这样的审美习惯如果培养起来,会对观众的心智结构产生很大影响,以后的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可能也要加快节奏、要反转,否则观众就觉得不过瘾。
此外,短视频都是通过手机观看,横屏慢慢让位给竖屏。“大家都在说横店要改名‘竖店’了,监视器都竖过来了。竖屏和横屏的美学结构不太一样,里面的信息量、画面美感都不一样,可能对整个艺术创造也带来一些影响。”
微短剧发展如火如荼,不过厉震林抱着谨慎心态,“微短剧的话,我觉得红利可能也不会太长,也就是一两年。”
他提到,原本拍摄微短剧的大多是拍婚庆、搞街拍的业余人士,而现在,有些微视频一天就可以达到3000万元的营收,一个礼拜就可以达到一个亿,拍摄成本也就几十万、上百万元,所以大量的专业机构涌入,横店每天筹备、开机、杀青微短剧的大约有100个剧组。
“这些年,微短剧出现一些问题,价值导向上良莠不齐,所以会逐步像一般的电视剧、网络剧一样纳入规范管理,质量会越来越高,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厉震林称,尽管规则收紧,网络剧将长期发展下去。
《繁花》的启示
无论作为普通观众还是专业人士,厉震林对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都充满喜爱,他觉得这部剧为影视行业带来众多启示。
“我们还是要拍一些现实主义的电影,拍一些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他说,反映上海90年代的影视剧有,但不多,而观众很想了解90年代的上海生活、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另外,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仍然是很好的选择。
上海话是《繁花》的一大亮点,为呈现上海韵味加分不少。“用上海话讲、用普通话讲,这个味道真的是不一样。好多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用普通话讲就会逊色很多,用上海话来讲味道就完全不一样。” 厉震林指出,方言剧也许会逐步兴盛。
《繁花》的精雕细琢也在回应着微短剧时代的影视剧行业出路。在厉震林看来,王家卫用三四年时间拍摄一部剧,是对艺术的敬业,而观众是可以感受到影像处理的精致、人物打磨的严谨的。拍片不要太着急,不能都是短平快的东西。
随着黄河路、排骨年糕爆火,人们意识到一部优秀影视剧的影响力不仅仅停留在剧目本身,后影院市场、后电影产品是《繁花》盛开后的意外之喜。厉震林说,这对影视、文旅行业都是重大启示,下一步,影视剧从创业阶段开始也许就要想办法设计IP。
打造上海电影学派
“切实推动我们去拍摄一些上海题材、风格和精神的艺术作品,《繁花》《爱情神话》是典范,希望能够出现更多这样的上海电影学派的作品。”厉震林在聊到提案《关于构建上海电影学派的若干建议》时说。
他介绍,“上海电影学派”最早由欧美电影学者提出,而非中国人自封的。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电影学派已经出现,其成就不亚于好莱坞电影。近年,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等高校已经朝着构建上海电影学派方向努力,包括研究相关历史,拍摄上海题材、风格和精神的影视作品,参与多种国际影视平台。上海电影学派的构建将推动上海现实电影发展以及扩大国际影响。
他表示,上海电影学派的打造亟待市主管部门支持,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市电影局支持上海戏剧学院领衔、联合上海其他相关高校向国家电影局申请成立全国第二家国家电影智库,以研究上海电影学派为中心工作之一,并涉及中国和上海电影咨政建言研究。同时,支持相关高校申请以构建上海电影学派为中心任务的上海市级智库。
二是市相关主管部门和高校支持成立上海电影学派研究平台,集聚全国和国际研究上海电影的重要学者和艺术家,以全国以至全球之力构建上海电影学派,出学术论著,出影视作品,真正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文化品牌。
三是市相关主管部门在专项基金和经费中,支持上海戏剧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上电影业有限公司拍摄拍摄上海题材、风格和精神的影视作品,支持“上影-上戏”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院线电影拍摄工作,同时鼓励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中期、毕业作品,重点拍摄上海题材作品。
四是市相关主管部门支持上海老片修复以及电影策展、电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相关专项基金以及经费方面予以倾斜,将修复老片重新进入影市,设立各种老片电影季,进行影市宣发,逐步培育成为上海小微电影产业,成为上海电影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浪?设计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